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女性健康研究》 > 20169
编号:13627068
有效沟通在妇科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6年5月1日 《中外女性健康研究》 20169
     【摘 要】目的:探析有效沟通在妇科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。方法: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妇科手术的患者,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,各为40例,对照组给予妇科手术患者常规护理,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,比较两组护理效果。结果:观察组情绪稳定92.5%、术中配合97.5%、护理满意度97.5%,与对照组比较差异P<0.05;观察组38例患者认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及沟通技巧,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,对照组32例患者认可。结论:有效沟通在妇科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较好,可以较好地稳定患者情绪,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,提高手术效果,同时也是高效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关键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有效沟通;妇科手术;手术室护理;价值

    手术室作为特殊的场所,对环境及器械等具有较高的要求,同时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较高,护理人员平时面对的病种多样,患者病情变化快,手术室发生纠纷情况比较常见[1]。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,其心理和生理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,尤其是女性患者,承受能力比较差、过分担忧、情绪波动等,对手术效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,此时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,能够稳定患者情绪,提高患者配合手术的积极性[2]。为探析有效沟通在妇科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,本文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现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本次研究均通过患者知情同意,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。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,各40例。观察组:年龄25~68岁,平均(43.2±6.6)岁;受教育程度:小学及初中13例,高中15例,中专及以上12例;农村居民19例,城市居民21例。对照组:年龄26~67岁,平均(42.5±7.4)岁;受教育程度:小学及初中12例,高中15例,中专及以上13例;农村居民20例,城市居民20例。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2 方法

    对照组:给予常规护理干预。观察组: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,具体如下:1)术前进行有效沟通: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,患者由于对手术的效果、风险、疼痛等过分担心,会出现很多不良情绪,这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。有文献指出,术前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抚慰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程度,进而减轻术后疼痛程度。因此,术前,护理人员做好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十分必要。首先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主刀医师,分享成功案例,消除患者顾虑,同时介绍相关的手术事项;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时应语言通俗,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,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。2)刚入手术室沟通: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有家属陪伴,告知家属鼓励患者,可以短暂的稳定患者不安情绪;待其进入手术室,患者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,难免会害怕紧张,此时护理人员应安排患者,做好患者的“保护神”,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,并给予针对性疏导。对于害怕疼痛的患者,向其介绍麻醉的效果,并采取鼓励性语言激励患者,例如“我们采取的麻醉方式都是十分安全的,您就像睡觉一样,醒来便结束了”;此外,肢体语言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,对于过分紧张的患者,可采取肢体语言安抚患者,例如轻抚患者额头。3)手术即将开始时沟通:此时手术室比较忙了,加上医护人员需要不断的交流,进而患者平复的心情又波澜起伏,此时,应安排一个护理人员始终陪伴患者,在其他医务人员忙碌的同时,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,问一些患者有兴趣的话题,待患者倾诉完毕后,准备工作就绪,便可顺利进行手术。4)麻醉阶段沟通:由于患者为妇科手术,会暴露患者隐私部位,有的患者会害羞,此时,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,可给予遮盖,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,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,进而以最佳的心态进行手术。

    1.3 观察指标

    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稳定情况,术中配合情况,并采取自制问卷的形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,并在此基础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行评价。

    1.4 统计学分析

    应用SPSS 15.0软件分析,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,卡方检验,(x±s)计量资料,t检验,P<0.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1 两组患者情绪稳定、术中配合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

    观察组情绪稳定92.5%、术中配合97.5%、护理满意度97.5%与对照组比较差异P<0.05;见表1。

    2.2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认可

    观察组38例患者认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及沟通技巧,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,对照组31例患者认可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目前,护理理念逐渐从“以疾病为中心”向“以患者为中心”转变,护理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,特别是手术室护理。手术室本身环境比较特殊,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,进而对手术效果形成影响[3],而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沟通可改善这一情况,这也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。也就是说,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专业理论知识,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。但是临床上想要实现良好的护患沟通,需要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度,只有患者完全的信任护理人员,才可以完成有效的沟通,这不仅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,同时也改善了护患关系,提高护理满意度[4]。

    围术期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,多是因为患者对医学知识缺乏,因此才会出现这种紧张而恐惧的心理。而护理人员的沟通与手术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关系。在为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,应把握一定的技巧,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沟通,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要有一个充分认识,并对患者进行及时鼓励和支持[5]。有的时候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忙碌,进而忽略了患者的这一情况,造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,所以,护理人员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积极进行有效的沟通,相互理解。本文研究结果中,观察组情绪稳定92.5%、术中配合97.5%、护理满意度97.5%,均优于对照组,说明有效沟通在妇科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较好,可以较好地稳定患者情绪,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,提高手术效果。观察组38例患者认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及沟通技巧,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,对照组仅31例患者认可,说明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也是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,在妇科手术室护理中有效沟通可以较好的稳定患者情绪,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,提高手术效果,同时也是高效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关键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 刘颖.妇科手术室护理中的有效沟通研究[J].中国卫生标准管理,2015,06(21):160-161.

    [2] 王丽菊.沟通技巧在基层医院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[J].医学理论与实践,2011,24(01):105-106.

    [3] 徐新华.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[J].饮食保健,2015,02(16):201-202.

    [4] 毛登琼,毛俊.有效沟通在妇科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探讨[J].中国医药指南,2013,(10):737-738.

    [5] 刘秀兰,任素珍,支洪敏,等.术前心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[J].山东医药,2012,52(25):69-70., 百拇医药(达玉婷)